2023年10月31日我院执行院长栾顺㭎及魏少旭专家带领研究员们到湖南考察研究学习。
上午八点,学习团首先到韶山毛泽东广场,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献花篮,并鞠躬纪念。
随后共同来到毛泽东故居参观学习。毛泽东同志故居,原称上屋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旧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整体坐南朝北,属土木结构“凹”字型典型建筑,总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 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0间,东侧为毛家宅院,共14间;西侧为邻居宅院共5间;厅屋两家共用,现门额为邓小平同志手迹。毛泽东于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接着学习团又来到滴水洞参观学习后到毛主席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坟地祭拜。
11月1日,学习团首先来到刘少奇故居参观学习后到刘少奇曾祖父,祖母,父母坟地祭拜。
刘少奇故居位于中国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在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中。为土木结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门前有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刘少奇1916年去长沙读书以后,寒暑假回家居住。1961年5月,他回家乡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一周。文化大革命期间,故居被毁坏。1980年对故居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当年的卧室、书房、开调查会的横堂屋内展出了实物、照片数百件,重新对外开放,供人瞻仰参观。
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坐东望西、土木结构的内套四合院式房子,整栋建筑中间有3个天井,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有茅瓦房30多间,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而属于刘少奇家的房子有21间半,余为刘少奇伯父家的房子。故居前面有一口水塘,房后有一抹低山,整个故居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环抱。故居正门悬1980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堂屋内陈列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和1961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由堂屋向南至刘少奇二哥刘云庭的卧室,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还挂有一张刘少奇与刘云庭、刘允斌、刘爱琴、刘允明的合照。向里行即至刘少奇的卧室,室内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刘少奇1961年5月回故乡时曾在此住宿办公。出此卧室可至酒房,这是刘家以前储酒、卖酒的地方。由酒房向东,至刘少奇大哥刘墨卿的卧室。与刘墨卿卧室并列的是刘少奇父母的卧室,有床、床头柜、书桌、板柜、梳妆台等。刘少奇的父亲刘寿生1910年病故,刘少奇母亲1931年病故。客厅是一间横堂屋,有香烛柜、八仙桌、条凳等。邻横堂屋的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卧室。值得一说的是,刘少奇的故居专设有书房,足见刘家对子女读上书的重视。此外,还有农具室、烤火屋、牛栏屋、猪栏屋等。
接着学习团又来到陈庚故居参观学习。到陈庚墓地祭拜后到陈庚父母坟地祭拜。
陈赓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杨吉湾。杨吉湾是一个建筑群体,土砖青瓦,上下两栋,左右两横呈“凹”形,共有40余间房屋,属中型民居款式。坐东朝西,依山靠水,景色宜人。它正中堂屋,分为上下两厅,中间相隔一个长方形大天井,是古建筑中称之为“鸳鸯厅”的格局。堂前阶基上,耸立两根杉木伞柱,下承雕花鼓状石础;左右横屋前侧,用砖砌起一道大山字垛,以避风阻雨;横屋以内,房室纵横摆布,共设小天井4个。屋前地坪边有一个不足半亩的堰塘,供饮用和农用之需。陈庚原名陈庶康 。1903年2月27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曾毕业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1916年13岁就参加了湘军,1921年退役,随即进入毛泽东倡办的自修大学念书,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役,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1925年东征中任总指挥部警卫时,曾掩护蒋介石脱离死境。蒋介石感其恩,调他任侍从参谋。后来觉察出蒋介石的野心,以“请假回家”为由,离开了蒋。1926年9月秘密前往苏联远东地区红军中,学习政治保卫工作和群众武装暴动的经验。1927年回国后,在武汉任国民革命军营长,负责中共中央的警卫工作,不久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会昌战斗中不幸受伤,赴上海就医,伤愈后,在党中央特科工作四年。1931年派往鄂豫皖苏区,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团长、师长,因负伤再次到上海就医。1933年3月被捕,蒋介石以师生旧谊和被救之恩为托,诱以高官让其投降,陈赓不为所动。两个月后经党营救而脱险,回中央苏区工作,任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1961年3月16日因心肌梗塞复发在上海去世,年仅58岁。
最后学习团又来到彭德怀故居及出生地参观学习。到彭德怀墓地祭拜后到彭父彭母坟地祭拜,最后到彭金华、彭荣华二烈士墓祭拜。
彭德怀故居,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彭德怀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平江起义,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部司令、国防部长、元帅。1925年至1927年,彭德怀任湘军营长时,寄薪金800银元,托胞弟彭金华与彭荣华在原屋西南30米处新建此故居,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穿斗式构架,硬山顶。主体为一栋六间,两端各三间,占地 约400平方米,取名“三华堂”,意为得华(彭德怀原名)、金华、荣华三兄弟之华厦。屋后有树林,东边为竹林。系典型而端庄的湘潭农村宅院。民国时期,故居遭国民党破坏。1949年,当地政府和人民曾建议修复,被彭德怀拒绝。1958年12月,彭德怀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陪同,回故乡视察。1961年11月,彭德怀再次回故乡进行调查研究,接待来访的干部、群众2000多人次,并在此拟写5份农村调查材料供中共湖南省委参考,后写出四个调查报告。退堂屋为乌石地下组织——中共彭家围子支部主要议事处。此支部系1938年彭金华从延安抗大学习回乡后所组建。彭金华任支部书记,彭荣华任宣传委员。
走过轩敞的三合土地坪,便是正屋。堂屋门楣上,嵌着祁阳石雕刻的横额门匾,邓小平所书“彭德怀同志故居”七字,金光熠熠,耀眼生辉。堂屋正中,挂着彭德怀身穿元帅服,显得十分威严而安详的巨幅彩色照片;两边墙上,列有他的生平主要活动年表。槽门两边有彭德怀1958年捎回的葡萄藤及1961年11月亲手栽种的柚子树和柑子树。槽门外不远处,有彭德怀1961年回乡时,带头开的水田和捐资1000元而新修的千元塘。东北侧有彭德怀母亲墓葬。西南百米许的山丘上,有彭金华、彭荣华烈士墓,墓碑于1983年7月由原中国国家副主席王震题辞,辞为“彭金华、彭荣华烈士之墓”。碑为汉白玉质地阴镌金字。离故居不远的乌石学校,彭德怀亲自题写校名,并捐赠图书数百余册,两次回故乡,都亲临视察。1976年5月,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根据彭德怀生前的遗愿,从彭德怀昭雪后补发的工资中提出一万元人民币,资助重建乌石学校。该校现在成为全国著名的希望小学。